蓋斑鬥魚個論
6 Y5 B# |: ]6 J8 {& w% u" W 蓋斑鬥魚學名為Macropodus opercularis(Linnaeus)、英名為Paradise fish,客語稱為煉,俗稱為三斑、台灣鬥魚或台灣金魚。棲息於水流緩慢的小河溝、野塘、池塘或稻田中。蓋斑鬥魚除了有副鰓之外,還有一個特殊的輔助呼吸器官—迷器。
- J2 A0 v3 G! @( s( j! Q) \* o 蓋斑鬥魚體態被櫛鱗,頭部圓鱗,無側線。身體略呈長卵形而稍側扁。頭部中大,吻 短、口小,開於吻端上位,口斜裂,下頷突出,有細小頷齒。背鰭之第3--4根軟條、臀鰭第6--7根軟條、腹鰭之第一根軟條和尾鰭之上下葉均延長,特別是腹鰭部份延長為絲狀。身體灰綠色,體側有10條藍綠色橫帶,橫帶間為淺紅色。頭部自吻端經眼睛至鰓蓋有一藍黑色紋。鰓蓋後上方有一暗綠色暗斑,周圍為黃色或紅色邊。腹鰭之絲狀軟條和尾鰭為紅色。雄魚體色極為鮮豔,尾鰭較長,平常上下葉可交叉成剪刀狀,雌魚體色較暗淡,尾鰭較雄魚短,而且上下葉不能交叉。
: u W% z$ G" g3 a$ m/ T 蓋斑鬥魚的產卵期約在三月至十月中旬,雌魚產卵前,雄魚會尋覓浮水型植物群下(如浮萍、水芙蓉)為構築泡巢的場所,然後浮到水面,吸進空氣後,再吐出許多小泡泡,這些動作會連續做,直到泡泡達到一些數量,這些小泡泡就是將來給受精卵住的窩,一般也稱泡巢;然後,雄魚會在雌魚面前跳舞、求愛,只要雌魚表示願意,雄魚就會彎起身體纏住雌魚,使雌魚產卵。雄魚則一面使卵受精,一面用嘴巴將受精卵銜入泡巢內,並在一旁守護者,這個時期雄魚會趕走所有靠近泡巢的其他魚,連雌魚也不能靠近,大約經過一、二天之後,卵會開始孵化;再經過三天,幼魚就可以自由的活動,這時雄魚就會把牠們從泡巢中拉出來。初孵化的小魚約0.1公分,一週後約可長至1公分,三個月後可長至三--四公分,六個月即可生長為成魚(沈、曾、熊,1991);最大可長至6--8公分。 4 b" D* r# R- Q
蓋斑--顧名思義是由於頭部兩側鰓蓋上有一個墨綠色的圓斑斑點,因此叫蓋斑.蓋斑鬥魚溫度適應力很強,在4度~38度的水溫中,還是可存活,對於水中的涵氧量並不要求,因為跟鬥魚都有特殊的呼吸器官--迷器,可直接由空氣中獲得氧氣.
6 B* P. h* e! l8 R) l& ?$ s 以浮游生物,蚊子幼蟲為食物,尤其是孑孓紅蟲...等一些蚊子幼蟲.但是,會啃部分水草類植物喔!! 『 迷器 』指鰓弧特化為「迷器」,呼吸輔助器官,能直接在低溶氧的環境中呼吸,因為"迷器" 有很多複雜而且細密的微血管通過,可以輔助魚類在溶氧量不足的環境下正常呼吸. 4 E( N9 H; d0 F! x
耳熟的迷器魚類有攀鱸及鬥魚..等等一類. 3 t# C/ g7 @! ?( N7 }# S& Z
分類 : 是特有亞種魚類,在分類上屬於鱸形目鬥魚科. 9 t1 v- U. B7 i6 ?, x; l5 b8 a. O1 `" ~
體長性別 : 大約可長到7公分左右.雄魚體色鮮豔,背、腹、尾鰭會一直延長拖尾,且身上鱗片會有紅色跟藍色的色澤相間,尾鰭呈現圓弧剪刀狀,雌魚體色較淺,尾鰭較短,色澤較公魚差. 1 N, v. r) q% E+ _
居住棲地: 池塘稻田和乾淨的且水流較為緩慢的河流水溝,有適量的綠藻及水芙蓉最適合居繁殖,生存溫度為攝氏22---27度. 1 J& x# F- m( m& \1 X
野外族群數量稀少.農藥及殺草劑普遍使用,台灣鬥魚之分布逐漸變少..但是,還是有很多人工繁殖的三斑. $ E; y2 u+ k' r! ^) A7 z( e' W z
繁殖環境 : 最好是水流平緩的環境,避免泡巢被沖壞,而且本身的居住環境就是平緩的水域,另外可以放些浮萍或水芙蓉的植物,來提供躲藏. ' F0 n" Z4 P0 ]: N% w
餵食 : 一般乾燥餌料或紅蟲都可以餵食. 0 k& m+ O; q, J0 ~) R8 U8 X
繁殖配對 : 每年的3月到10月中旬,是主要的繁殖季節
) }+ g+ W, j8 i3 [ 成熟的公魚體色艷麗,而且會在水面築起一個大泡巢,而成熟的母魚腹部膨脹.當未達以上的兩個條件,其他母魚會被公魚趕走.當配對完成後發情的雄魚會不斷的在水面上吐泡泡(泡巢),等與母魚受精產卵產後,會立刻將雌魚驅趕走,並且照顧到卵孵化.
/ U5 q0 [5 E# i, l' Q" F% J0 C2 R+ P
孵化 :
9 x W# T# k/ O6 Z 當成魚交配後產下的卵1~2天可孵出.孵化出後雄性三斑鬥魚會在建築的泡巢下照顧,稚魚孵化後雄魚會照顧小魚到能自己活動為止,剛孵化的小魚約0.1公分,1~2星期後可長至1公分,六個月即可生長為成魚.; y1 V+ L; e. m) t5 C6 l$ U1 G
在飼養幼魚的水缸中種些浮萍,讓幼魚有遮掩處,一個月後可用魚飼料,如薄片飼料捏碎放給幼魚吃食.
. o! x# n [9 ~; |, i s蓮花生態池養蓋斑- F( L- p& D, f$ ^: I4 [5 u
蓋斑鬥魚的繁殖期大約在3到10月,性成熟的蓋斑鬥魚一年大約可以繁殖N次,也就是說大約1個月可以繁殖產卵一次。 6 e8 b. z- |5 ]+ H G. D+ s1 U# l
在自然環境下:台灣因為受到四季溫度變化的關係,3月是從低溫的冬天轉變成較溫暖的春天,所以平均水溫會升高,刺激蓋斑鬥魚進入繁殖期;10月是從夏季進入秋季的時間,平均水溫會降低,刺激蓋斑鬥魚離開繁殖期。2 D& Y3 o8 ?% g' k9 e! q- c/ F
所以在繁殖期內,蓋斑鬥魚都能繁殖產卵,並不單只是在某一個月內才會產卵。而在人工養殖的狀態下,可以使用加溫管模擬水溫升高的狀況,讓蓋斑鬥魚全年都能夠繁殖。所以只要水溫夠高,全年都能繁殖蓋斑鬥魚!
6 S, d0 Y" i7 ^( D; [ 只要母魚腹部較平時大,洩殖腔部位有凸出,一般來說就是有抱卵,且已經準備好交配。此時公鬥魚吐的泡巢,相較於平時來的濃厚,就是進入發情期,可以將公母鬥魚放在一起。公鬥魚會追咬母鬥魚,這是求偶時的正常動作叫"追尾"!" u5 V: H: C0 G( f
公鬥魚會展現強壯的一面,甚至會將母魚魚鰭咬破;此時千萬不要將母魚移出,以免追尾動作停止,交配失敗!最少要等隔一天,如果母魚還是躲著公魚,仍然沒有交配的跡象,才將母魚移出,另外再找對象! / h. z1 i% E+ m# W2 u) r
公魚在交配時,會用身體捲曲,溫柔地包覆母魚,促使母魚產卵,然後在產卵時同時射精,讓卵受精。此時公魚會將受精卵用口啣到泡巢中,然後重複交配的動作,直到母魚將卵全部產出。當公魚將卵全部都啣到泡巢中,從這時開始,公魚會負起照顧受精卵的義務,開始驅離所有接近泡巢的魚;包括產卵的母魚!此時要將母魚移出,另外飼養,否則母魚會被公魚因護卵而攻擊。
# @$ H3 s! H- i6 N. e( N1 `2 x: h 公魚照顧受精卵,直到小魚出生可以平游為止。此時要將公魚移出!在受精卵都被公魚啣到在泡巢後,此時魚缸裡的水因公魚的精液,會在水中氧化,造成水質惡化會影響受精卵的孵化。建議更換原缸裡八分之一的水就可以。2 j% |1 G* h* |: v' i
小魚平游後建議用水蚤或豐年蝦餵食,比較不會造成水質的汙染。如果用磨碎的成魚飼料餵食,沒吃完的飼料會沉到水底,開始氧化影響水質。但此時的幼魚因身體還未健全,對於水質的變化會很敏感,甚至死亡!所以建議用水蚤或是無節幼蟲,即使吃不完也可以存活一陣子,對於水質的汙染較小! 6 d) N% f6 ~ R; N2 P; \
用天然的方式養小魚;那可以用大水缸或是衣物整理箱,底部鋪泥土,先養蓮花或荷花,等生態建立完成(大約一到二個月),然後再放蓋斑鬥魚進去,讓他自然生長自然繁殖。只要隨時注意水量,適時添加就可以!夏天會有蚊子產卵,生出孑孓給鬥魚吃;冬天直接放水蚤進去,形成一個小型的生態缸。5 w) L, M O6 B* R" D- p" @
# ]( q" X3 P( R/ z" P7 {. ]/ k2 x$ Z
硝化作用 Nitrofication3 Y( p- g8 n& T+ m, f
硝化作用分為兩階段,分別為兩類硝化細菌完成
f/ u# S8 X2 d 第一階段:銨鹽氧化為亞硝酸鹽(亞硝酸菌Nitrosomons)6 L- ?% M& q) {0 s' x1 h
第二階段: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 (硝酸菌Nitrobacter)3 M Z9 {: U$ H
, Y% x" A6 p. K" U硝化細菌(Nitrifying bacteria)特性" `& `; s' k! m( U- Z1 D
無論是亞硝酸菌或硝酸菌均非單一菌種,可能有不同生理特徵。硝化3 y: l0 l& M/ \( j$ e
細菌大小依種類不同差異極大,約0.3~3.5μm。僅有少部份為懸浮性個體,
3 t( B8 K2 q; I: d# i8 F 大部份屬於附著性種類,常於暗處的固體表面生長。硝化細菌生長速度與一
3 W0 a" @/ ?$ Q$ U& e 般細菌比較,顯得較為緩慢,約24~36hr增殖一倍。因為生長所需的有機物8 j7 U- X2 A' V3 X1 H
無法靠外界攝取而來,只能自已合成。' D1 L y9 g) h0 y
硝化細菌合成有機物所需要的能量來自於硝化作用,由銨鹽或亞硝酸
1 T5 O7 ^& Z% K, b: Y! q 鹽而來,屬於無機化學能。硝化細菌進行硝化作用時,需要有硝化酵素的催
) W5 X; ]4 @4 T 化。這些酵素會受到氨或亞硝酸鹽、溶氧等濃度所影響。硝化細菌合成有機
# r( E. }/ V# h4 x9 o 物時,也需要無機碳的參與,來源有二氧化碳、可溶性碳酸氫鹽及碳酸鹽等
" D+ e |$ L9 n7 B 。" D& Z: N$ D, Q4 B
硝化細菌需要附著在底質上,通常集體生活並凝聚成團而形成凝菌膠; |0 ]. g X: _9 G
團。它們所需要的銨源,靠擴散作用或水流運送,屬於被動式供應養份。
( }: E* d7 U; f( P, S硝化細菌抑制因子! _( m7 _/ F% T* U3 P( L
有機污染:硝化細菌只能利用無機營養鹽,不能分解及利用有機廢物;大量的有機污染會直接或間接抑制硝化菌的生長。此外,有機污染也會干擾硝化細菌對養份的趨向性。+ K0 c4 ?! o0 Q9 @$ g9 H2 T5 I
競爭性排除作用:水中有機廢物,會導致大量腐生細菌族群增生,對
# L: r3 Q$ q5 m/ t4 y 硝化菌產生空間的競爭,競爭性排除作常發生於過濾器內部。當過濾器運轉
: K; t2 g: f2 d4 M; n' Z 初期有機物在過濾上層被攔截住,因此容易滋生腐生菌。但當過濾器運轉一
: `5 q. Q- t5 G6 q3 x 段長時間,堆積有機質越多,容易侵入並污染過濾器下層。腐生細菌向下漫
$ c- X+ @2 \0 X$ a- S: ]% Z1 ] 延時,相對地會與硝化細菌競爭,進而排除硝化細菌。5 `* x! i2 \8 e( q5 a$ y C' ?2 o
水中掠食者:硝化細菌在水中的掠食者有輪蟲(rotifora)、原生動物9 h. u( f4 S' g! N0 E: `5 {/ s
(protozoa)或甲殼類(crustacea)幼蟲等。其中以輪蟲威脅最大。
) G6 G n2 D0 ~( q* I6 K8 u 強光照射的危害:硝化細菌並無光合色素,所以不能利用光能來作合1 M1 H% Y. [: c! ^- P& m
成作用,並且反而會受到強光照射的傷害。光線會對硝化細菌的生長及繁殖7 [% P+ H, `( Z- _& h" Y0 A- s
有或多或少的傷害,生態上硝化細菌有避光現象。另外,紫外線會使硝化細
0 y( z9 @( O! c) o3 g4 c" n3 M 菌傷害或死外。
& O4 e. O) v( {# |, V 抑制劑危害:抑制劑指會抑制硝化反應或降低硝化作用的化學物質。/ k8 b( R1 }0 ^" q, `4 T! E& c
例如,某些腐生菌會分泌醋酸、乳酸或其它干擾酵素系統物質(例:硫化氫)5 d- Y; g. k/ f7 P
。而某些硝化細菌必需物質,如溶氧、氨與亞硝酸鹽等,若濃度過高,也會產
! C F5 X/ b. @8 ` 生抑制作用。例如:氨濃度大於10~150ppm即會抑制亞硝酸菌生長,若大於
2 a4 w0 K1 Y! J- s }1ppm則會抑制硝酸菌。亞硝酸鹽濃度若大於2.8ppm亦會抑制硝酸菌生長。另
% Q5 p; |. H# P9 F3 | 外,某些人造化學物質,如戴奧辛及殺蟲劑等,也有可能破壞及干擾硝化菌
) m% @, ^% Y) M5 c, D) P' M 生理功能。
1 i* E7 [+ Z8 C4 t 硫化氫的影響:硫化氫是腐生細菌消化蛋白質時的產物,在無氧環境2 b, x2 B! h+ k5 Z* t1 n5 e3 J5 r* a
中穩定。硝化菌會受硫化氫毒害而死亡,取而代之為厭氧無機營養細菌(可% P& k% `( ~; n6 G( k- y4 [# l
代謝硫化氫)。通常硫化氫出現,可能因為累積有機廢物過多,導致厭氧環
/ Z1 l0 F/ o4 c/ z s 境出現。 p8 L4 d e% P2 h- n2 `, l( d
硝化作用與影響因子
+ ^5 v, R2 B5 E5 n4 W( N6 ?硝化作用有兩階段:$ o+ g: e: A. @2 {& M/ r0 ]/ z8 B7 @
第一階段:亞硝酸菌(Nitrosomonas)將氨氧化為亞硝酸鹽,稱之為亞硝8 }6 Y4 H! |# A) X5 ]
酸化作用' f/ r) a5 ?. ]( W9 n
2NH4+ + 3O2 → 2NO2- + 4H+ + 2H2O + 168Kcal
" Z2 y. N. E; ~0 M第二階段:硝化細菌(Nitrobacter)將亞硝酸氧化為硝酸鹽,又稱為硝酸6 p2 m# X1 P9 c+ w3 ]! i
化作用
0 f0 }8 r5 K& v' U2NO2- + O2 → 2NO3- + 35.6Kcal
% ]( s: S4 W8 z" @2 I 硝化作用所得的反應熱,僅有少部份,約5~14%被硝化細菌所利用,& ~, F* R& h8 G; Z% G4 s
其餘以熱量方式散發至水體中。硝化作用的效率會因為環境因子,如溶氧、3 X. k$ r. \/ F8 S
pH值、溫度等,而受到影響。' w& {' d1 ^1 H ?2 s
溶氧對硝化作用的影響
8 {" a( r9 F! I. a- x 溶氧是硝化作用中,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,同時也是維持硝化細菌生
4 J- ~' W# C& w' q. [* j 理代謝的重要因子。硝化作用要消耗大量氧氣,建議最少溶氧不要低於2ppm1 {, S' {4 X& e2 U3 K
以下,最適5~8ppm之間。如果濃度高於20ppm,可能會對許多菌種的硝化
: \1 m& ~/ d) }3 P5 q+ B作用產生抑制。$ Y7 w* ]( \: A) @' ?9 D1 n, N
pH值對硝化作用的影響
- [$ j& Y0 x1 f0 j( X! \ pH值會影響水中分子性氨(NH3)與離子性銨(NH4+)的濃度平衡,6 ]& H! y6 W/ k- ?+ J, p+ Z
其中只有分子態氨能用於硝化作用。在總氨量一定狀況下,pH值越高,氨濃度比例越高。因此用於硝化作用的反應基質濃度越高硝化速率越有利。換言之硝化作用在中性或鹼性環境遠比在酸性環境中更能快速進行。# t' o1 u( \ s3 d% n' w
此外pH值會直接影響硝化酵素的活性,通常最適pH值約為7.5~8.2之間,依溫度不同而有所差異。由於硝化作用中會產生硝酸,造成水質酸化,會使pH降低,影響硝化作用。
: y, I. z$ Q. ^9 i7 \溫度對硝化作用的影響9 X+ n* M* X: @! J! o6 r3 C
溫度主要會催化硝化反應的酵素活性,最適溫度約在35~40℃之間,但還需視溶氧濃度取得一最高效率平衡。一般以不超過30℃,不低於20℃為較佳區間。
R% |' J) j& A0 ~有機污染對硝化作用的影響) Z3 M1 L! d, ?
有機污染對硝化作用有確實的抑制現象,但其作用機制不詳。推測可能為間接的抑制性,例如有機污染所造成的腐生菌大量生長,與硝化細菌有競爭性的排除作用。也可能為腐生菌消化有機物而將氧氣耗盡所導致。雖然消化有機物所產生的氨可充分供給硝化反應,但所減少的溶氧卻變成限制因子而抑制了硝化作用。' ^% Y! ^0 \" O- r* {" l
硝化細菌培養方法) v2 d' O U% Z% W0 O# ~! P# t
硝化菌培養:接種菌源9 B- Y( S& p# q a' {
1.由舊濾材、底砂作為菌種來源。
* ^& b6 d/ ~4 d# K% k2.購買現成活菌製劑。
& L9 o, R- r) e3 [) V- Q3.從自然環境中採取底泥表層活菌。) W3 M) |; Q/ H& Z' _$ S- X4 u
3 `) I$ y: ~: }' I! F2 p0 [# B4 {
分離純化及量產培養
0 B9 K9 k0 P0 K9 u) U8 ^ 利用適合於硝化細菌生長,只含無機鹽的培養液。使用200 ml角錐瓶,放入樣本及培養液。開放式培養,振盪或打氣,置於暗室24hr以上。接著進行第2次培養:吸上一次培養液3ml以相同方式培養。重覆10~20次即可得到硝化菌群(非單一種)純化樣本。
; S! q7 ~9 C* z
" J4 M' F# Y1 q2 P1 b) l |